首页

调教视频网

时间:2025-05-26 09:50:27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68186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该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广东省、广州市有关工作要求,持续重点对城乡结合处、村镇道路和公共场所照明设施缺失等情况进行巡查和整治,加强村镇道路照明用电安全管理,推进偏远地区村镇道路照明维护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完)

一名“红通”逃犯被缉捕归案

舌诊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其有效性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能。因此,看舌辨病是一项专业的诊断技能,自己看舌头时不要轻易对号入座,乱下诊断。要是觉得舌象异常,务必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判断。

70余位境外旅行商开启中原“踩线之旅”

中国跳水队终于收复东京奥运“失地”,由杨昊/练俊杰获得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这也是中国跳水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二金。3年前,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意外折戟,使得中国队首次包揽奥运跳水金牌的“计划”再次延期。

“追着演出去旅行” 暑期演艺市场“热力”强劲

“我和老伴儿在家,不想做饭的时候就去社区食堂就餐。遇到天气不好时,就在群里接龙订餐,志愿者会送餐到社区。家门口有了社区食堂,天天还不重样,真好!”2月26日,家住安阳市文峰区永明路街道京林社区的孙英老人对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助餐服务连声称赞。

中方:美方在科技领域对华封锁限制严重破坏国际贸易规则

“西藏将拿出最大的诚意,全力推动与湖南的人才交流,真诚希望各方力量关注西藏、支持西藏,热切期待广大人才选择西藏、投身西藏。”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索朗玉珍介绍,近年来,西藏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大力实施“育、引、用、留”四大工程,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西藏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了“珠峰英才”计划等19项具体举措,形成了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